上述的案例是关于牛顿的历史的材料。中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并在能动过程中进而突出主动的过程。
教学中互动环节的设计一般以讨论的形式展开,但讨论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哲理性、探究性、批判性。当然,设计讨论的问题务必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还得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对讨论的问题感兴趣,讨论是否能展开,是否具备民主讨论的概念等。
在生生互动的课堂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至关重要,而师生互动的讨论气氛则与教师长期的课堂文化营造和教育素养相关。教育学上经常提及的苏格拉底式提问9就是“互动”要素的最好体现。
很多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认识或者思考,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行动,但行动的形成课堂中则表现为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加强某种认识,激发灵感,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培育人文素养。
图3.5.1 学生以身体雕塑还原历史
例5 江苏省扬州中学的王雄老师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钦定宪法大纲》与《临时约法》的不同,还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身体雕塑的方式表演两种场景:一个是在皇宫里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另一个是在国会里议员们的开会状态,如图3.5.1。一个饶有意味的结果是,学生们大多用“大臣跪拜皇帝”的形式定格皇宫里的情形,而转到国会议员们的角色时,高中生们便迅速营造出了“举手表决的开会情境”。